You can not select more than 25 topics Topics must start with a letter or number, can include dashes ('-') and can be up to 35 characters long.
hello-algo/zh-hant/docs/chapter_data_structure/number_encoding.md

151 lines
8.8 KiB

feat: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(#1163) * First commit * Update mkdocs.yml * Translate all the doc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* Translate the code files. * Translate the docker file * Fix mkdocs.yml * Translate all the figures from SC to TC * 二叉搜尋樹 -> 二元搜尋樹 * Update terminology. * Update terminology * 构造函数/构造方法 -> 建構子 异或 -> 互斥或 * 擴充套件 -> 擴展 * constant - 常量 - 常數 * 類 -> 類別 * AVL -> AVL 樹 * 數組 -> 陣列 * 係統 -> 系統 斐波那契數列 -> 費波那契數列 運算元量 -> 運算量 引數 -> 參數 * 聯絡 -> 關聯 * 麵試 -> 面試 * 面向物件 -> 物件導向 歸併排序 -> 合併排序 范式 -> 範式 * Fix 算法 -> 演算法 * 錶示 -> 表示 反碼 -> 一補數 補碼 -> 二補數 列列尾部 -> 佇列尾部 區域性性 -> 區域性 一摞 -> 一疊 * Synchronize with main branch * 賬號 -> 帳號 推匯 -> 推導 * Sync with main branch * First commit * Update mkdocs.yml * Translate all the doc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* Translate the code files. * Translate the docker file * Fix mkdocs.yml * Translate all the figures from SC to TC * 二叉搜尋樹 -> 二元搜尋樹 * Update terminology * 构造函数/构造方法 -> 建構子 异或 -> 互斥或 * 擴充套件 -> 擴展 * constant - 常量 - 常數 * 類 -> 類別 * AVL -> AVL 樹 * 數組 -> 陣列 * 係統 -> 系統 斐波那契數列 -> 費波那契數列 運算元量 -> 運算量 引數 -> 參數 * 聯絡 -> 關聯 * 麵試 -> 面試 * 面向物件 -> 物件導向 歸併排序 -> 合併排序 范式 -> 範式 * Fix 算法 -> 演算法 * 錶示 -> 表示 反碼 -> 一補數 補碼 -> 二補數 列列尾部 -> 佇列尾部 區域性性 -> 區域性 一摞 -> 一疊 * Synchronize with main branch * 賬號 -> 帳號 推匯 -> 推導 * Sync with main branch * Update terminology.md * 操作数量(num. of operations)-> 操作數量 * 字首和->前綴和 * Update figures * 歸 -> 迴 記憶體洩漏 -> 記憶體流失 * Fix the bug of the file filter * 支援 -> 支持 Add zh-Hant/README.md * Add the zh-Hant chapter covers. Bug fixes. * 外掛 -> 擴充功能 * Add the landing page for zh-Hant version * Unify the font of the chapter covers for the zh, en, and zh-Hant version * Move zh-Hant/ to zh-hant/ * Translate terminology.md to traditional Chinese
8 months ago
# 數字編碼 *
!!! note
在本書中,標題帶有 * 符號的是選讀章節。如果你時間有限或感到理解困難,可以先跳過,等學完必讀章節後再單獨攻克。
## 原碼、一補數和二補數
在上一節的表格中我們發現,所有整數型別能夠表示的負數都比正數多一個,例如 `byte` 的取值範圍是 $[-128, 127]$ 。這個現象比較反直覺,它的內在原因涉及原碼、一補數、二補數的相關知識。
首先需要指出,**數字是以“二補數”的形式儲存在計算機中的**。在分析這樣做的原因之前,首先給出三者的定義。
- **原碼**:我們將數字的二進位制表示的最高位視為符號位,其中 $0$ 表示正數,$1$ 表示負數,其餘位表示數字的值。
- **一補數**:正數的一補數與其原碼相同,負數的一補數是對其原碼除符號位外的所有位取反。
- **二補數**:正數的二補數與其原碼相同,負數的二補數是在其一補數的基礎上加 $1$ 。
下圖展示了原碼、一補數和二補數之間的轉換方法。
![原碼、一補數與二補數之間的相互轉換](number_encoding.assets/1s_2s_complement.png)
<u>原碼sign-magnitude</u>雖然最直觀,但存在一些侷限性。一方面,**負數的原碼不能直接用於運算**。例如在原碼下計算 $1 + (-2)$ ,得到的結果是 $-3$ ,這顯然是不對的。
$$
\begin{aligned}
& 1 + (-2) \newline
& \rightarrow 0000 \; 0001 + 1000 \; 0010 \newline
& = 1000 \; 0011 \newline
& \rightarrow -3
\end{aligned}
$$
為了解決此問題,計算機引入了<u>一補數1's complement</u>。如果我們先將原碼轉換為一補數,並在一補數下計算 $1 + (-2)$ ,最後將結果從一補數轉換回原碼,則可得到正確結果 $-1$ 。
$$
\begin{aligned}
& 1 + (-2) \newline
& \rightarrow 0000 \; 0001 \; \text{(原碼)} + 1000 \; 0010 \; \text{(原碼)} \newline
& = 0000 \; 0001 \; \text{(一補數)} + 1111 \; 1101 \; \text{(一補數)} \newline
& = 1111 \; 1110 \; \text{(一補數)} \newline
& = 1000 \; 0001 \; \text{(原碼)} \newline
& \rightarrow -1
\end{aligned}
$$
另一方面,**數字零的原碼有 $+0$ 和 $-0$ 兩種表示方式**。這意味著數字零對應兩個不同的二進位制編碼,這可能會帶來歧義。比如在條件判斷中,如果沒有區分正零和負零,則可能會導致判斷結果出錯。而如果我們想處理正零和負零歧義,則需要引入額外的判斷操作,這可能會降低計算機的運算效率。
$$
\begin{aligned}
+0 & \rightarrow 0000 \; 0000 \newline
-0 & \rightarrow 1000 \; 0000
\end{aligned}
$$
與原碼一樣,一補數也存在正負零歧義問題,因此計算機進一步引入了<u>二補數2's complement</u>。我們先來觀察一下負零的原碼、一補數、二補數的轉換過程:
$$
\begin{aligned}
-0 \rightarrow \; & 1000 \; 0000 \; \text{(原碼)} \newline
= \; & 1111 \; 1111 \; \text{(一補數)} \newline
= 1 \; & 0000 \; 0000 \; \text{(二補數)} \newline
\end{aligned}
$$
在負零的一補數基礎上加 $1$ 會產生進位,但 `byte` 型別的長度只有 8 位,因此溢位到第 9 位的 $1$ 會被捨棄。也就是說,**負零的二補數為 $0000 \; 0000$ ,與正零的二補數相同**。這意味著在二補數表示中只存在一個零,正負零歧義從而得到解決。
還剩最後一個疑惑:`byte` 型別的取值範圍是 $[-128, 127]$ ,多出來的一個負數 $-128$ 是如何得到的呢?我們注意到,區間 $[-127, +127]$ 內的所有整數都有對應的原碼、一補數和二補數,並且原碼和二補數之間可以互相轉換。
然而,**二補數 $1000 \; 0000$ 是一個例外,它並沒有對應的原碼**。根據轉換方法,我們得到該二補數的原碼為 $0000 \; 0000$ 。這顯然是矛盾的,因為該原碼表示數字 $0$ ,它的二補數應該是自身。計算機規定這個特殊的二補數 $1000 \; 0000$ 代表 $-128$ 。實際上,$(-1) + (-127)$ 在二補數下的計算結果就是 $-128$ 。
$$
\begin{aligned}
& (-127) + (-1) \newline
& \rightarrow 1111 \; 1111 \; \text{(原碼)} + 1000 \; 0001 \; \text{(原碼)} \newline
& = 1000 \; 0000 \; \text{(一補數)} + 1111 \; 1110 \; \text{(一補數)} \newline
& = 1000 \; 0001 \; \text{(二補數)} + 1111 \; 1111 \; \text{(二補數)} \newline
& = 1000 \; 0000 \; \text{(二補數)} \newline
& \rightarrow -128
\end{aligned}
$$
你可能已經發現了,上述所有計算都是加法運算。這暗示著一個重要事實:**計算機內部的硬體電路主要是基於加法運算設計的**。這是因為加法運算相對於其他運算(比如乘法、除法和減法)來說,硬體實現起來更簡單,更容易進行並行化處理,運算速度更快。
請注意,這並不意味著計算機只能做加法。**透過將加法與一些基本邏輯運算結合,計算機能夠實現各種其他的數學運算**。例如,計算減法 $a - b$ 可以轉換為計算加法 $a + (-b)$ ;計算乘法和除法可以轉換為計算多次加法或減法。
現在我們可以總結出計算機使用二補數的原因:基於二補數表示,計算機可以用同樣的電路和操作來處理正數和負數的加法,不需要設計特殊的硬體電路來處理減法,並且無須特別處理正負零的歧義問題。這大大簡化了硬體設計,提高了運算效率。
二補數的設計非常精妙,因篇幅關係我們就先介紹到這裡,建議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深入瞭解。
## 浮點數編碼
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:`int` 和 `float` 長度相同,都是 4 位元組 ,但為什麼 `float` 的取值範圍遠大於 `int` ?這非常反直覺,因為按理說 `float` 需要表示小數,取值範圍應該變小才對。
實際上,**這是因為浮點數 `float` 採用了不同的表示方式**。記一個 32 位元長度的二進位制數為:
$$
b_{31} b_{30} b_{29} \ldots b_2 b_1 b_0
$$
根據 IEEE 754 標準32-bit 長度的 `float` 由以下三個部分構成。
- 符號位 $\mathrm{S}$ :佔 1 位 ,對應 $b_{31}$ 。
- 指數位 $\mathrm{E}$ :佔 8 位 ,對應 $b_{30} b_{29} \ldots b_{23}$ 。
- 分數位 $\mathrm{N}$ :佔 23 位 ,對應 $b_{22} b_{21} \ldots b_0$ 。
二進位制數 `float` 對應值的計算方法為:
$$
\text {val} = (-1)^{b_{31}} \times 2^{\left(b_{30} b_{29} \ldots b_{23}\right)_2-127} \times\left(1 . b_{22} b_{21} \ldots b_0\right)_2
$$
轉化到十進位制下的計算公式為:
$$
\text {val}=(-1)^{\mathrm{S}} \times 2^{\mathrm{E} -127} \times (1 + \mathrm{N})
$$
其中各項的取值範圍為:
$$
\begin{aligned}
\mathrm{S} \in & \{ 0, 1\}, \quad \mathrm{E} \in \{ 1, 2, \dots, 254 \} \newline
(1 + \mathrm{N}) = & (1 + \sum_{i=1}^{23} b_{23-i} 2^{-i}) \subset [1, 2 - 2^{-23}]
\end{aligned}
$$
![IEEE 754 標準下的 float 的計算示例](number_encoding.assets/ieee_754_float.png)
觀察上圖,給定一個示例資料 $\mathrm{S} = 0$ $\mathrm{E} = 124$ $\mathrm{N} = 2^{-2} + 2^{-3} = 0.375$ ,則有:
$$
\text { val } = (-1)^0 \times 2^{124 - 127} \times (1 + 0.375) = 0.171875
$$
現在我們可以回答最初的問題:**`float` 的表示方式包含指數位,導致其取值範圍遠大於 `int`** 。根據以上計算,`float` 可表示的最大正數為 $2^{254 - 127} \times (2 - 2^{-23}) \approx 3.4 \times 10^{38}$ ,切換符號位便可得到最小負數。
**儘管浮點數 `float` 擴展了取值範圍,但其副作用是犧牲了精度**。整數型別 `int` 將全部 32 位元用於表示數字,數字是均勻分佈的;而由於指數位的存在,浮點數 `float` 的數值越大,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差值就會趨向越大。
如下表所示,指數位 $E = 0$ 和 $E = 255$ 具有特殊含義,**用於表示零、無窮大、$\mathrm{NaN}$ 等**。
<p align="center"><id> &nbsp; 指數位含義 </p>
| 指數位 E | 分數位 $\mathrm{N} = 0$ | 分數位 $\mathrm{N} \ne 0$ | 計算公式 |
| 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| $0$ | $\pm 0$ | 次正規數 | $(-1)^{\mathrm{S}} \times 2^{-126} \times (0.\mathrm{N})$ |
| $1, 2, \dots, 254$ | 正規數 | 正規數 | $(-1)^{\mathrm{S}} \times 2^{(\mathrm{E} -127)} \times (1.\mathrm{N})$ |
| $255$ | $\pm \infty$ | $\mathrm{NaN}$ | |
值得說明的是,次正規數顯著提升了浮點數的精度。最小正正規數為 $2^{-126}$ ,最小正次正規數為 $2^{-126} \times 2^{-23}$ 。
雙精度 `double` 也採用類似於 `float` 的表示方法,在此不做贅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