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---
|
|
|
|
comments: true
|
|
|
|
---
|
|
|
|
|
|
|
|
# 哈希冲突处理
|
|
|
|
|
|
|
|
理想情况下,哈希函数应该为每个输入产生唯一的输出,使得 key 和 value 一一对应。而实际上,往往存在向哈希函数输入不同的 key 而产生相同输出的情况,这种情况被称为「哈希冲突 Hash Collision」。
|
|
|
|
|
|
|
|
**哈希冲突会严重影响哈希表的实用性**。试想一下,如果在哈希表中总是查找到错误的结果,那么我们肯定不会继续使用这样的数据结构了。
|
|
|
|
|
|
|
|
!!! question "为什么会出现哈希冲突?"
|
|
|
|
|
|
|
|
因为 **哈希函数的输入空间往往远大于输出空间**,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个输入产生相同输出的情况。比如,输入空间是全体整数,输出空间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桶(数组)的索引范围,那么必定会有多个整数同时映射到一个桶索引。
|
|
|
|
|
|
|
|
虽然理论上哈希冲突难以避免,**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数据结构层面上缓解哈希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**,尽量保证哈希表的增删查改操作效率。
|
|
|
|
|
|
|
|
常见的哈希冲突的解决方案有「链式地址」和「开放寻址」。
|
|
|
|
|
|
|
|
## 链式地址
|
|
|
|
|
|
|
|
「链式地址」通过引入链表来解决哈希冲突问题,代价是占用空间变大,因为链表或二叉树包含结点指针,相比于数组更加耗费内存空间。
|
|
|
|
|
|
|
|
### 链表引入
|
|
|
|
|
|
|
|
在原始哈希表中,一个桶地址只能存储一个元素(即键值对)。**考虑将桶地址内的单个元素转变成一个链表,将所有冲突元素都存储在一个链表中**,此时哈希表操作方法为:
|
|
|
|
|
|
|
|
- **查询元素**:先将 key 输入到哈希函数得到桶地址(即访问链表头部),再遍历链表来确定对应的 value 。
|
|
|
|
- **添加元素**:先通过哈希函数访问链表头部,再将元素直接添加到链表头部即可。
|
|
|
|
- **删除元素**:同样先访问链表头部,再遍历链表查找对应元素,删除之即可。
|
|
|
|
|
|
|
|
(图)
|
|
|
|
|
|
|
|
### 二叉树引入
|
|
|
|
|
|
|
|
引入链表虽然解决了哈希冲突,但查询效率也随之降低了,因为需要线性查找(即遍历链表)来确认对应元素。为了缓解此问题,**当某个桶地址内的链表太长时,可以把链表转化为「平衡二叉搜索树」**,将时间复杂度降低至 $O(\log n)$ 。
|
|
|
|
|
|
|
|
!!! note "工业界方案"
|
|
|
|
|
|
|
|
Java 使用了链式地址来解决哈希冲突。在 JDK 1.8 之后, HashMap 内长度大于 8 的链表会被转化为「红黑树」,以提升查找性能。
|
|
|
|
|
|
|
|
## 开放寻址
|
|
|
|
|
|
|
|
「开放寻址」不引入额外数据结构,而是通过“向后探测”来解决哈希冲突。根据探测方法的不同,主要分为 **线性探测、平方探测、多次哈希**。
|
|
|
|
|
|
|
|
### 线性探测
|
|
|
|
|
|
|
|
「线性探测」使用固定步长的线性查找来解决哈希冲突。
|
|
|
|
|
|
|
|
**插入元素**:如果出现哈希冲突,则从冲突位置向后线性遍历(步长一般取 1 ),直到找到一个空位,则将元素插入到该空位中。
|
|
|
|
|
|
|
|
**查找元素**:若出现哈希冲突,则使用相同步长执行线性查找,会遇到两种情况:
|
|
|
|
|
|
|
|
1. 找到对应元素,返回 value 即可;
|
|
|
|
2. 若遇到空位,则说明查找键值对不在哈希表中;
|
|
|
|
|
|
|
|
(图)
|
|
|
|
|
|
|
|
线性探测有以下缺陷:
|
|
|
|
|
|
|
|
- **不能直接删除元素**。删除元素会导致桶内出现一个空位,在查找其他元素时,该空位有可能导致程序认为元素不存在(即上述第 `2.` 种情况)。因此需要借助一个标志位来标记删除元素。
|
|
|
|
- **容易产生聚集**。桶内被占用的连续位置越长,这些连续位置发生哈希冲突的可能性越大,从而进一步促进这一位置的“聚堆生长”,最终导致增删查改操作效率的劣化。
|
|
|
|
|
|
|
|
### 多次哈希
|
|
|
|
|
|
|
|
顾名思义,「多次哈希」的思路是基于多个哈希函数 $f_1(x)$ , $f_2(x)$ , $f_3(x)$ , $\cdots$ 进行探测。
|
|
|
|
|
|
|
|
**插入元素**:若哈希函数 $f_1(x)$ 出现冲突,则尝试 $f_2(x)$ ,以此类推……直到找到空位后插入元素。
|
|
|
|
|
|
|
|
**查找元素**:以相同的哈希函数顺序查找,存在两种情况:
|
|
|
|
|
|
|
|
1. 找到目标元素,则返回之;
|
|
|
|
2. 到空位或已尝试所有哈希函数,说明哈希表中无此元素;
|
|
|
|
|
|
|
|
相比于「线性探测」,「多次哈希」方法更不容易产生聚集,代价是多个哈希函数增加了额外计算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