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5 KiB
初探動態規劃
動態規劃(dynamic programming)是一個重要的演算法範式,它將一個問題分解為一系列更小的子問題,並透過儲存子問題的解來避免重複計算,從而大幅提升時間效率。
在本節中,我們從一個經典例題入手,先給出它的暴力回溯解法,觀察其中包含的重疊子問題,再逐步導出更高效的動態規劃解法。
!!! question "爬樓梯"
給定一個共有 $n$ 階的樓梯,你每步可以上 $1$ 階或者 $2$ 階,請問有多少種方案可以爬到樓頂?
如下圖所示,對於一個 3
階樓梯,共有 3
種方案可以爬到樓頂。
本題的目標是求解方案數量,我們可以考慮透過回溯來窮舉所有可能性。具體來說,將爬樓梯想象為一個多輪選擇的過程:從地面出發,每輪選擇上 1
階或 2
階,每當到達樓梯頂部時就將方案數量加 1
,當越過樓梯頂部時就將其剪枝。程式碼如下所示:
[file]{climbing_stairs_backtrack}-[class]{}-[func]{climbing_stairs_backtrack}
方法一:暴力搜尋
回溯演算法通常並不顯式地對問題進行拆解,而是將求解問題看作一系列決策步驟,透過試探和剪枝,搜尋所有可能的解。
我們可以嘗試從問題分解的角度分析這道題。設爬到第 i
階共有 dp[i]
種方案,那麼 dp[i]
就是原問題,其子問題包括:
dp[i-1], dp[i-2], \dots, dp[2], dp[1]
由於每輪只能上 1
階或 2
階,因此當我們站在第 i
階樓梯上時,上一輪只可能站在第 i - 1
階或第 i - 2
階上。換句話說,我們只能從第 i -1
階或第 i - 2
階邁向第 i
階。
由此便可得出一個重要推論:爬到第 i - 1
階的方案數加上爬到第 i - 2
階的方案數就等於爬到第 i
階的方案數。公式如下:
dp[i] = dp[i-1] + dp[i-2]
這意味著在爬樓梯問題中,各個子問題之間存在遞推關係,原問題的解可以由子問題的解構建得來。下圖展示了該遞推關係。
我們可以根據遞推公式得到暴力搜尋解法。以 dp[n]
為起始點,遞迴地將一個較大問題拆解為兩個較小問題的和,直至到達最小子問題 dp[1]
和 dp[2]
時返回。其中,最小子問題的解是已知的,即 dp[1] = 1
、dp[2] = 2
,表示爬到第 1
、2
階分別有 1
、2
種方案。
觀察以下程式碼,它和標準回溯程式碼都屬於深度優先搜尋,但更加簡潔:
[file]{climbing_stairs_dfs}-[class]{}-[func]{climbing_stairs_dfs}
下圖展示了暴力搜尋形成的遞迴樹。對於問題 dp[n]
,其遞迴樹的深度為 n
,時間複雜度為 O(2^n)
。指數階屬於爆炸式增長,如果我們輸入一個比較大的 n
,則會陷入漫長的等待之中。
觀察上圖,指數階的時間複雜度是“重疊子問題”導致的。例如 dp[9]
被分解為 dp[8]
和 dp[7]
,dp[8]
被分解為 dp[7]
和 dp[6]
,兩者都包含子問題 dp[7]
。
以此類推,子問題中包含更小的重疊子問題,子子孫孫無窮盡也。絕大部分計算資源都浪費在這些重疊的子問題上。
方法二:記憶化搜尋
為了提升演算法效率,我們希望所有的重疊子問題都只被計算一次。為此,我們宣告一個陣列 mem
來記錄每個子問題的解,並在搜尋過程中將重疊子問題剪枝。
- 當首次計算
dp[i]
時,我們將其記錄至mem[i]
,以便之後使用。 - 當再次需要計算
dp[i]
時,我們便可直接從mem[i]
中獲取結果,從而避免重複計算該子問題。
程式碼如下所示:
[file]{climbing_stairs_dfs_mem}-[class]{}-[func]{climbing_stairs_dfs_mem}
觀察下圖,經過記憶化處理後,所有重疊子問題都只需計算一次,時間複雜度最佳化至 O(n)
,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。
方法三:動態規劃
記憶化搜尋是一種“從頂至底”的方法:我們從原問題(根節點)開始,遞迴地將較大子問題分解為較小子問題,直至解已知的最小子問題(葉節點)。之後,透過回溯逐層收集子問題的解,構建出原問題的解。
與之相反,動態規劃是一種“從底至頂”的方法:從最小子問題的解開始,迭代地構建更大子問題的解,直至得到原問題的解。
由於動態規劃不包含回溯過程,因此只需使用迴圈迭代實現,無須使用遞迴。在以下程式碼中,我們初始化一個陣列 dp
來儲存子問題的解,它起到了與記憶化搜尋中陣列 mem
相同的記錄作用:
[file]{climbing_stairs_dp}-[class]{}-[func]{climbing_stairs_dp}
下圖模擬了以上程式碼的執行過程。
與回溯演算法一樣,動態規劃也使用“狀態”概念來表示問題求解的特定階段,每個狀態都對應一個子問題以及相應的區域性最優解。例如,爬樓梯問題的狀態定義為當前所在樓梯階數 i
。
根據以上內容,我們可以總結出動態規劃的常用術語。
- 將陣列
dp
稱為 dp 表,dp[i]
表示狀態i
對應子問題的解。 - 將最小子問題對應的狀態(第
1
階和第2
階樓梯)稱為初始狀態。 - 將遞推公式
dp[i] = dp[i-1] + dp[i-2]
稱為狀態轉移方程。
空間最佳化
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了,由於 dp[i]
只與 dp[i-1]
和 dp[i-2]
有關,因此我們無須使用一個陣列 dp
來儲存所有子問題的解,而只需兩個變數滾動前進即可。程式碼如下所示:
[file]{climbing_stairs_dp}-[class]{}-[func]{climbing_stairs_dp_comp}
觀察以上程式碼,由於省去了陣列 dp
佔用的空間,因此空間複雜度從 O(n)
降至 O(1)
。
在動態規劃問題中,當前狀態往往僅與前面有限個狀態有關,這時我們可以只保留必要的狀態,透過“降維”來節省記憶體空間。這種空間最佳化技巧被稱為“滾動變數”或“滾動陣列”。